1. 9001cc金沙以诚为本


      1.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专题 >>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

        新安全生产法解读

        发布时间:2016/1/15 19:00:58    浏览次数 :53876    来源: 总工办 - 孙庆永供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内容包括 :目录、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生产经营的安全生产保障、第三章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第四章 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公布日期2002629日,实施日期2002111日,修改日期2014831日 ,施行日期20141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4831日)

        一、新法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内容

        (一)新法第一条修改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法第一条修改为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制定本法。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立法目的表明的是为什么要立法,或者说制定这部法律所要实现的基本社会目标 。立法目的贯穿整部法律制度设计的始终,所有法律条文都是围绕立法目的来设计,并为立法目的服务的 。《安全生产法》第一条开宗明义地规定 ,明确了立法目的 ,互相联系,层层递进,集中展现了《安全生产法》的价值和目标。

        本条中“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是这次修改《安全生产法》时的新表述,原来的表述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考虑到《安全生产法》应当着眼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整体,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不能仅仅局限于加强监督管理。而且从这部法律本身的内容看 ,除规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外,还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等重要内容,“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作为立法目的难以涵盖和统率大多数条文 。因此,这样修改符合实际需要,与安全生产法综合性、基础性法律的定位相称 ,也符合其自身内容的内在逻辑。

        这次《安全生产法》修改,将原来立法目的中的“促进经济发展” 修改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安全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单位重特大事故频发,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进程,也会严重干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严重损害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形象。因此,制定《安全生产法》不仅仅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更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这一新表述,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中,进一步表明了安全生产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我们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 、同步部署 、同步推进,实现安全与速度、质量 、效益相统一,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新法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正确处理重大险情和事故应急救援中“保财产”还是“保人命”问题等方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 ,明确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新法将坚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

        (二)新法第三条修改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

        新法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将坚持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 ,对于坚守红线意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性好转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法确立了“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 ,“打非治违”,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 、科技等多种手段 ,充分发挥社会 、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坚持“十二字方针”,总结实践经验 ,新法明确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 、行业自律 、社会监督的机制,进一步明确各方安全生产职责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是根本,职工参与是基础,政府监管是关键,行业自律是发展方向,社会监督是实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目标的保障 。

        (三)新法第四条修改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新法在总则部分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高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基础上 ,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 ,形成的一套系统的 、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011年《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工贸行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正在全面推进 ,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新法在总则部分明确提出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这必将对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 ,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四)新法第八条 、第九条 、第六十二条修改明确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地位

        落实“三个必须”,确立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部门地位 。按照安全生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 。一是新法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制 ,及时协调 、解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二是新法明确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 、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将其统称为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三是新法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作为执法部门,依法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对生产经营单位执行法律 、法规 、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强化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 、开发区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职责。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有必要在立法层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同时针对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安全监管体制不顺


        1. XML地图